買咖啡看到包裝上的描述,也覺得霧煞煞嗎?安老闆剛開始入門咖啡界時,也跟大多數人一樣,聽到「耶加雪菲」、「藍山」、「藝伎」、「阿拉比卡」時一頭霧水,以為它們都是「咖啡品種」。直到開始深入研究,才發現原來它們分別屬於不同的「咖啡身份證欄位」。
今天就讓台北 JOMO Coffee 安老闆帶你用最簡單的方式,搞懂咖啡豆的產區、莊園與品種,喝咖啡時也能更有底氣,也更裝逼(?
目錄: |
一、咖啡的三層身份證
喝咖啡可以很隨意,但如果你想真正了解一杯咖啡的背景,只要簡單記住三層架構就夠了。
① 品種:咖啡的基因與血統
品種是指咖啡樹的「家族分類」,是在物種之下的細分。全球主要的咖啡物種有:
- 阿拉比卡(Arabica)
- 羅布斯塔(Robusta)
- 利比利卡(Liberica)
最有名也最高貴的咖啡物種莫過於阿拉比卡了,在阿拉比卡底下,又有很多品種,例如藝伎(Geisha)、波旁(Bourbon)、鐵皮卡(Typica)、SL28 等。
安老闆打個比方:阿拉比卡就像「人類」,藝伎、波旁、鐵皮卡就像不同的血統與家族,可以彼此通婚生出混血(新品種);而羅布斯塔就像和人類不同物種的「猴子」,天生基因差太多,不能自然交配。
② 產區與莊園:咖啡的住址
產區是指咖啡種植的地理區域,例如衣索比亞的耶加雪菲、牙買加的藍山、哥倫比亞的烏伊拉等。不同的產區有不同的海拔、氣候與土壤條件,會直接影響咖啡的風味走向。
- 產區(Region):像是「台灣台中」、「日本京都」這樣的大範圍。
- 莊園(Estate / Farm):產區裡的特定農場,例如「耶加雪菲產區的某某莊園」。
安老闆覺得,認識產區就像知道朋友來自哪個城市,光聽地名,你就能大概猜出他的「口音與性格」。喝咖啡也是這樣,耶加雪菲常帶花香果酸、藍山多半均衡溫潤。
③ 處理法:咖啡的加工與風味塑造
處理法是指採收咖啡果實後,將果肉與種子分離、乾燥的方式。常見的主要有:
- 水洗(Washed):乾淨明亮、酸值清晰。
- 日曬(Natural):果香濃郁、甜感明顯。
- 蜜處理(Honey):介於水洗與日曬之間,甜感與酸度平衡。
安老闆的經驗:同一支藝伎,如果買用水洗處理的豆子會像茉莉花茶,日曬的豆子則會像蜜桃果汁。這就是處理法的魔法XD(現在用XD會顯老嗎?)。
二、為什麼要懂這三層?
懂這三層,你就能一眼看懂咖啡包裝上的資訊,例如:
Ethiopia Yirgacheffe Geisha Washed
(國家:衣索比亞/產區:耶加雪菲/品種:藝伎/處理法:水洗)
當你知道這些資訊,點咖啡時就不會再只是靠運氣,而是能依照自己的口味去挑選。
三、安老闆的小提醒
- 先記風味印象,再記名字:別硬背產區名,先喝過、記住它的酸甜苦平衡。
- 嘗試同品種不同產區:像藝伎在巴拿馬和哥倫比亞風味就很不同。
- 別忽略處理法:它有時候影響的風味比產區還大。
如果你想在家就能品嚐到產地原味、感受每一支豆子獨有的風土故事,歡迎逛逛JOMO精選咖啡豆!
四、推薦你台北大同區的 JOMO Coffee!
歡迎來 JOMO Coffee 坐坐,我們會把豆子拿給你聞XD,與你一起感受什麼叫做產區的呼吸、品種的個性、處理法的溫度哈哈哈,或是以咖啡交友,耶嘿~
台北 JOMO Coffee 咖啡豆傳送門!
延伸閱讀:配方豆是什麼?會比單品豆差?安老闆帶你用配方豆做出好咖啡!